全球速看:“超预期”信贷为何带不动钢需?
【资料图】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
3月份,受国内经济加快恢复及国际市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全国PPI环比持平;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环比持平(详见图1)。对于国内制造企业来说,虽然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有利于国内制造企业正常化生产的回归,但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对企业形成制约,从而影响制造企业用钢需求的释放力度。
从3月份金融数据来看,信贷和社融呈现了持续“超预期”的表现,3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同比有所多增,环比暴增;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有所多增,环比暴增(详见图2);但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延续下滑,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也呈现高位下滑的态势(详见图3)。今年以来,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呈现连续超出市场预期的局面,贷款端和社融端“双向发力”的态势愈加明显。从贷款端来看,一季度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延续强劲态势,占到了总体增量超六成,而居民的中长期贷款仅仅增加了9442亿元,仅占总体增量不到一成,延续了开年以来的弱势,这表明企业对于经济预期相对较好,而居民对于经济预期相对较弱。而从社融端来看,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社融端总量呈现了开年以来持续“超预期”,其中对于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2.36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呈现了同比少增,而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的态势,表明社融端贷款结构呈现动态调整的态势。
目前,国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全球经济正进入缓慢增长期,欧美制造业PMI延续弱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凸显,这就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压力有所加大,从而给国内制造行业复苏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经济运行的态势回升,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向好,企业扩大生产和设备升级的意愿不断增强。从央行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宏观经济温和偏弱,企业经济景气度小幅回升,但盈利状况仍面临考验。而且由于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指数的高位下滑,制造用钢需求也开始有所减弱,同时重大项目也受到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的影响,基建项目施工节奏和进度略显缓慢,从而造成了基建用钢需求释放力度不及预期。
因此,开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呈现“信贷总量有效增强”、“信贷结构动态调整”、“专项债券前置见效略缓”、“实体信贷持续增强”、“企业信贷先强后弱”、“居民信贷持续偏弱”的结构性特征。一季度的货币信贷持续“超预期”,虽然对于政府信贷的支持较为充足,同时专项债的前置效果也较为明显,但重大项目的施工进度依然受制于资金到位情况,从而制约了建筑用钢需求的释放力度。而对于企业信贷的支持呈现先强后弱的态势,也制约了制造用钢需求释放的后劲。
关键词: